作画圈的改变

  虽然是私下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正式地梳理记录一下,以便日后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首先先声明立场,因为我也是历史潮流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对没直接接触过的部分也许会有失偏颇。还有本人理科生没怎么接触过一些人文方面的理论,表达不好的地方就请见谅了。
  标题用的“作画圈”指的并非实际作画的圈子,而是sakuga(fan)圈。我知道对于极大部分人而言用“作豚圈”一词会更加准确明了,对这词的现象分析也是本文的主题之一,相信届时读者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不用这个说法。

历史简述

  在讲这个之前,先来简短地整理一些历史。对中国作画爱好者而言,作画圈一般以地域、语言分为三部分——日本圈、华语圈、其他。“其他”一般也叫作欧美圈,尽管也有不少中东的人,但方便起见本文也用欧美圈代替“其他”。韩国圈由于语言隔阂暂且不考虑在内。三个大圈子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占据主导地位的则一直是日本圈。
  粗略来看,我认为日本圈可以分成两大时期,2ch时期和推特时期。作画串(作スレ)创立至2015年的历史在作画wiki都有记载,如果删了在其他地方也有备份,有兴趣的人可自行翻阅。推特时期的代表人物是shiniri,和2ch时期的web系不同,shiniri自己虽然不作画却有着相当完善的作画评论系统,其影响了相当大一批人,其中也包括了华语圈。在2ch营养越来越少、shiniri近乎隐退的现在,日本圈可以说是进入了低潮期。即便如此,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优越条件的日本圈仍然保持着最主要的地位。
  华语圈历史就短得多了,真正算在研究作画的团体形成大概就是ub那一代人开始活跃的时候。华语圈始终的主要活跃区域都是qq群,次要活跃区域则随着时间有所改变。早期在s1有着比较多的相关发言,还有已经夭折的了中文作画wiki,世代更替期间在s1的出现率降低,在微博、b站、知乎等地方活跃得越来越多。虽然途中也涌现了不少作画爱好者,但我认为世代更替的代表事件仍然是nbht的作画讲座,因为此前各人的活动都比较独立,没怎么形成组织。我自己也是受此影响才开始接触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旧的一代人活跃度逐渐降低,以nbht为代表的一代开始活跃,其中Anitama的建立为标志性事件。Anitama给予了作画爱好者一个相对正式的表达、了解的平台,人数基数也因此不断增大。这之后开始活跃的则又能划分为新一代,也大概是这个时候,出现了完全对外开放的作画相关qq群(Anitama读者群→ANiE→?,本文编写时正值ANiE刚刚被荒废)。
  欧美圈的历史我则是完全不知道了,但从广泛程度来讲,近几年欧美圈做出的历史贡献比日本圈要大得多。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老外那个作画讲座,现在作画mad产量最高的也是欧美圈,booru的创建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作画圈……在日本圈逐日低迷、华语圈半封闭于墙内的现在,欧美圈总是在第一时间活跃于主流社交平台上,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影响相当之大。
  历史部分含有大量道听途说的部分,仅供参考   

认人

  认人是作画圈的核心话题之一,其形式、地位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着。在推特时代,shiniri以其精确的认人技能闻名,所以导致一些崇拜者也以认人为乐,日本方面代表人物便是现在还在活跃着的しんざんもの,欧美圈在许多作画mad以及推特的活动也能看出其普遍也喜欢认人,尽管深度不深。
  主要还是谈谈华语圈的状况。随着世代的变化,认人这一方面的变化也非常大。可以肯定的说,即便现在华语作画圈扩张得比最早的一代大了几十上百倍,认人能力最强的仍然是最早的那一代。我觉得这既和人的变化本身有关,也和环境的变化有关。
  最早的一代首先讨论的氛围非常好,在大众还没形成认识的黎明期,会参与进极小众圈子里的基本都是原本就是对此有相当兴趣的人,形成的社区环境是最适合mania交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制造深入讨论的契机和氛围,自然也能更加深入地对作画进行分析。其次,这一代人很多自己就画画,对作画理论理解得更加深刻。另外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不少人自身的分析能力就很强,这大概也是黎明期的普遍特征,最早来的往往能力都很强。
  世道更替后主要的环境变化是booru和科普的盛行。科普盛行使得出现了很多有基础了解但理论系统不完善的人,有的人以此为契机深入有的人就只停留于此;booru的出现则导致了先入为主的认人印象,大大降低了认人的讨论产生契机。在完全开放q群之前的一代,由于仍处于和上一代有所接轨的半封闭环境中,这两点的影响还不算特别大(但的确已经存在),Anitama的作画mad基本也是这一代人做的。然而到了当今这一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认人能力非常不乐观。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无法形成深入讨论的氛围,由于社区的完全开放,参与讨论的人的能力参差不齐,自然也无法形成像样的、能加深自身理解的讨论。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论坛才是最好的社区形式,如果互相基础不一样,那及时交流往往只是单方面的教导而不是互相进步。然后就是booru的影响,那些比较好认的段落booru往往都会很迅速的加上推测的原画师tag,导致新进圈的人没多少练手的空间,自然也无法进步到去认那些artist_unknown,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一代比较少地能接触前几代在认人时的讨论情况,缺少足够的引导者。
  环境的变化是一回事,人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历史证明,一个圈子的平均素质是随着圈子的扩张而降低的。当无心深入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时,所表现的整体认人能力自然是在持续下降的。
  总的来讲,由于环境的不同,有的人变得只会认人,有的人变得不会认人。至于认人是否必要,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尽管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也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之一),本文只是在阐述在这方面上的改变而已。   

“作豚”

  作豚一词在国内的变化历程反映着作画爱好者的人数基数变化以及作画圈在国内的风评变化历程。
  作豚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萌豚,只是人人都能随便自称萌豚,却不能随便自称作豚。众所周知狭义的作豚技术门槛是很高的,又要懂动画制作又要会认人又要会日语……所以从一开始作豚就给人一种精通动画制作幕后的印象。
  久而久之,因为早一代的人热衷于谈论、普及制作、技术上的事物,使得一部分人产生了作豚都是作画至上论者的印象。而这时候在s1作画爱好者和其他人的矛盾日益剧烈,导致互相持有偏见,水火不容,至今仍然如此。对立的两方都互相看不起对方。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以s1为主的社区环境中作豚的第一印象日益变差。比较有意思的是,只要不自称作豚,不说太出格的话一般也没人会针对,反过来讲只要自称作豚就八成会有问题。所以这种矛盾主要是反映到“作豚”这词而不是其广义上代表的作画爱好者上。
  “作豚”一词在国内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导致在大众之中其指代人群越来越广阔、模糊。狭义上的作豚定义我们暂且不考虑,但广义上的作豚泛指作画爱好者大概是没什么争议的,尽管包括本人在内有些人并不希望被这么称呼。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比较麻烦的情况,圈外的人很容易根据某些人的表现片面地认为“作豚”就是什么样的。尽管这样的思考方式很不正确,但它的确广泛存在。旧一代作豚的代表人物ub,新一代的代表人物nbht都是(曾经)经常起争执的,强硬的观点坚持又影响了后来很多新进圈的人。详细下文将会说明这里暂且不谈,就结果而言,作豚给外界的印象确实排他性越来越强,还含有一定的装逼感。这个词在国内的历史实在太多,导致它蕴含着过于复杂的意义,已经不适合在和圈外人交流时使用了。

sakugabooru

  booru给作画圈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也是毁灭性的,这不仅适用于华语圈,更适用于整个作画圈。
  booru的出现让作画圈从作画mad时代变为了booru时代,作画片段数据库的建立让所有人都能在最快的时间看到作见片段,以及其相关的英语tag信息,让了解作画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但booru的零散性和作画mad的集中性相比较,显然是作画mad更能综合地表现原画师的特点。而且总是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猜的原画担当写进tag里,一定程度地扼杀了其他人的思考空间,毕竟先入为主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就了解不是很深的人而言。
  另外booru还有一些不大好的现象。首先是收录问题,如果是作为纯粹数据库,那它不应该对上传片段做太多的审核;如果是作为精华数据库,那又不应该留这么多没意思的片段。booru两边都想做所以导致现在查资料又不全、看精华又没什么好看的两难状况。而且也因为这个原因,booru时代的作画mad(特别是欧美圈产的)很多都只是booru片段拼凑而成,完全看不到编辑者自己的想法,很不好看。作画mad平均素质的大幅度下跌是近几年变化最明显的地方之一。另外还有tag编辑的问题,尽管官方一直想改善这个情况,但依然很多人既不加presumed tag,又不说明source,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乱。作画wiki出现这种状况还能在条目后面追加疑问,booru则是司空见惯了……
  booru的出现存在历史必然性,因为这是最理想的作画数据库形式,只不过存在着种种现实问题使得它没能发挥出最好的历史作用。无独有偶,华语圈在微博也有实时搬运booru为gif的bot,虽然这个bot的产生存在很大偶然性,但它也的确在传播作画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偶像崇拜和QQ群

  偶像崇拜是华语圈当今世代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也是当今一代和此前最根本的差别。推特时代shiniri虽然也是被崇拜的对象,但2ch侧从来不缺骂人缺德的,所以即便有偶像崇拜的情况在,圈子中也有与之抗衡的势力。
  但华语圈就不是这样了,伴随着nbht在知乎、b站、anitama等地方的活跃,直接受其影响的一代人(当今圈子里人数占比最大的一群)视其为偶像和权威,导致只要他管理的完全开放的作画群本质上都成为了粉丝群。就在本文编写的前不久,nbht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废了ANiE重建了一个直播群。
  盲目的偶像崇拜是无法创造新的价值的,反而会助兴小圈子优越感的形成。这不仅和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人格自身的原因。曾经有外人接触过这些群而觉得这群人十分自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来有机会成长的人都可能失去了表达意见的机会。
  qq群和其他社区形式的最大区别是及时性和封闭性。纵观历史,能做到正经深入交流讨论的都是比较少人的群,其封闭性保证了参与讨论的人都能跟上话题并不水额外的东西。显然后来的开放的几百人的作画群满足不了这样的条件。但过于依赖封闭性的后果就是没办法及时发现并引导有兴趣、潜力的人。当今华语圈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问题,无法脱离封闭性又不得不面对封闭性带来的后果。

 

初版完成于2017/6/13,内容观点仅供参考